在葡萄酒的語彙裡,那些另人難以理解的字眼、無法想像的描述、越用文字解釋卻越糢糊的字眼,從來沒少過。

比如說Terroir。好吧,大家葡萄酒喝多了、聽人講多了,大概也知道Terroir是什麼個意思,雖然每個地方的每個人講的多少有些出入,倒也不出是那些個意思。

“Finesse”是另一個不太容易理解的字眼,國內酒商法蘭絲的網域名裡頭就用上了finessewines。把拼字看清楚,就會發現其實這字不是形容詞”fine”加上名詞字尾”~ness”;我得老實承認,自己曾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把這字看成fineness,也自己解釋成Fineness,一直到在閱讀其它討論葡萄酒品質的文章時,作者詳細針對Finesse做出解釋與舉例之後,才驚覺自己錯了很多年。

Finesse,在葡萄酒之外的名詞用法,指的是手段、策略;而在葡萄酒裡,語意上卻有一些不一樣。以Matt Kramer 2004年發表的文章裡的解釋來看。

”Finesse is about delivery, how a wine’s flavors and texture are handed to you. Think of a basketball player going in for a layup. It can be done brutally or with, well, finesse.”

葡萄酒風味的傳達,可以很直爽近乎粗暴;而相反地,也可以是很”finesse”。比方說,某些高分酒就像炸彈一般會「碰」地一聲在飲者的口鼻舌唇之間炸裂,剎那須臾間就充滿每一顆味蕾與細胞,那是一種風格;而finesse,是另一種更古典的風格,比方說,八○年代之間的法國好酒,就普遍存在這類特色。

這個字眼充滿了法式浪漫,連發音都讓人覺得像是在講英文之外的語言一般,她指稱的是葡萄酒的風味傳達到飲者感知的過程的一種風格/方式。

關於Domaine Hauvette的葡萄酒該怎麼形容?我左思右想所能想到最貼切的語彙,就是 “finesse”。

座落在Alpilles山腳下的Domaine Hauvette位在南法普羅旺斯產區的西北隅,介於亞維儂與馬賽間,臨近梵谷名作「星空」的產地:小鎮Saint-Rémy-de-Provence。Domaine Hauvette就是間每款酒都守著”finesse”特質的酒莊,產量不大、出口國不多、購入不易;法國境內兩大酒評體系RVF與bettane+desseauve都將Domaine Hauvette列為二星酒莊。(最高為三星酒莊,數量稀少。),中文版即將問市、由Isabelle Legeron MW所著的「Natural Wine」一書亦將她列在推薦酒莊清單之內。

原本在Savoie執業的Dominique Hauvette,在80年代初期放棄她高薪高地位的律師工作;她想找個充滿陽光的地方。於是她往南尋覓、來到Saint-Rémy-de-Provence,找到明媚陽光的同時,也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她在普羅旺斯養育馬匹,至今酒莊裡仍有好些馬群;她也開始學習釀酒。

1988年酒莊成立,2003年從有機農法轉換成生物動力農法;今日,不論是要探討南法葡萄酒、法國葡萄酒、自然葡萄酒,甚至是探討世界葡萄酒,Domaine Hauvette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聲線與剪影、話語和份量。在品飲Domaine Hauvette時,不需去想像她為什麼是二星酒莊、為什麼被列在自然酒陣營,她自身的價值與美好,遠在名聲或標籤之上;她的酒就是細細,乾乾淨淨,亦溫雅亦熱情,一切都恰到好處、一切都自自然然。

位在Saint-Rémy-de-Provence左近的葡萄田由黏土與石灰岩構成土壤主成份,能在乾燥的夏季保存溼潤氣息;Mistral風的吹拂讓黴害的問題減少;田園間錯落的是環地中海常見的低矮灌木與大小岩塊。栽植品種包括Grenache、Syrah、Cinsault、Carignan、Cabernet Sauvignon、Roussanne、Marsanne與Clairette;採行生物動力農法。酒窖裡奉行低科技與低介入原則,裝瓶前不過濾、不澄清。

蛋型發酵槽(concrete egg fermenter)的大量使用,則是Dominique Hauvette充滿實驗精神的一面。

蛋型發酵槽,一般認為來自南隆河名莊莊主Michel Chapoutier與水泥槽生產者Nomblot合作設計,製作過程不添加任何化學黏著劑與鐵,僅由Loire砂、礫石、礦泉水與水泥塑形而成。而她的外型與自古羅馬時代即用於釀酒的陶甕有神似,絕非只是巧合。水泥槽的優點除了溫度阻絕,還有如同橡木桶一般的微氧化,但卻不會賦與酒體橡木風味,是許多不喜歡酒液裡有橡木影響的酒莊釀酒時的主要選擇;而蛋型發酵槽與一般水泥槽的差異,來自於它橢圓型的構造;發酵生熱,液體冷熱不均時會形成熱昇冷降的對流,而橢圓型的構造讓內部正在發酵的葡萄汁會形成無死角的緩流循環於槽內,除了能讓酒液因溫度對流而趨於一致,讓發酵的過程更均勻且規則,風味萃取地更一致,成果更溫潤也更純粹。

Domaine Hauvette是最早使用蛋型發酵槽的酒莊之一。酒莊的許多酒款在發酵或陳年培養過程,或多或少會用上蛋型發酵槽。它是個昂貴的設備,不論造價、運送、維護、空間使用率;雖然設備不是好酒的保證,但在擅用它的釀造者手上,就能開出美麗的花朵。

猶記去年12月,在東京的專賣店購入Domaine Hauvette的酒款Dolia花費逾七千日元。這次台灣代理商從酒莊直接進口,末端售價僅有新台幣1400元,雖然年份差了三、四年,但這價位與品質,我想已經沒什麼好挑剔的了。Domaine Hauvette只有17公頃葡萄園,年產量約3300箱,換算起來每公頃產量僅約1750公升,可謂量少質精,物美價廉。

代理商是我多年友人。推薦這款酒,我沒收半毛錢,買酒的價格也跟所有人一樣是末端售價,他酒賣得好,我也沒有利潤;如果賣不好,我可能明年想再買Hauvette,就又得到日本、美國或法國去找了。

某位前輩酒友曾說:「葡萄酒本身就是經濟作物的一種,一瓶酒30-50歐元,就應該要做得很好。」這句話放在那些價格已經被炒作過頭的產區或許難以成立,但如果你接觸葡萄酒的歲月夠久遠,就會知道那許多名酒曾經也只是十幾塊美金的售價,五大酒莊的購入單位常常是以箱以單位的年代。

Domaine Hauvette在日本比國際均價來得貴,我照買;有些東西產量少、管道少,能尋著實已不易,若還計較價錢,可能終生無緣。而今,Domaine Hauvette進口到台灣,售價看齊產地國;在推薦給酒友之前,我先下訂12瓶以確保自己能買到,這是出於私心,也是出於偏愛。

我不能保證這是每個人都會喜歡的酒,她沒有諸多國際酒評分數的背書;但她確實是南法最好的酒莊之一,在我心底足與Domaine Peyre Rose並列。南法的葡萄酒在台灣並不算少見,第一線酒莊如Château Simone、Domaine Tempier亦不乏酒商引進。然而終究是資訊不足,好酒難見;我相信不少人嚐試過的南法葡萄酒,都不是裡頭的一流產品;我不是說那些商業化、大量生產、精美包裝、甚至是當地超市裡販售的廉價餐酒有何不好,只是那些模樣都不是南法葡萄酒最美麗的容貌,只是過了個洋、經過文案包裝行銷,就彷似成了物美價廉的精品,利用資訊的不對等來賺取利潤。如果因為這樣而對南法的葡萄酒產生誤解與偏見,甚為可惜。

套句流行用語的說法:你不知道自己錯過了什麼。

工商服務:

購買方式 興饗股份有限公司
sch_lifestyle@mail.sch.com.tw

酒款技術資料簡介:

通論:

葡萄園為黏土與石炭岩土壤為主,手工採收、在田裡篩選果粒;紅酒完全去梗,白酒整串榨汁;原生酵母發酵二至三週,裝瓶前不過濾不澄清。

白酒兩款:Jaspe與Dolia

IGP Alpilles Blanc “Jaspe” 2014:  100% Roussanne,栽植面積2公頃,葡萄藤平均15歲,在蛋型發酵槽與不鏽鋼槽發酵。

IGP Alpilles Blanc “Dolia” 2011:每年皆從同一塊地採收的field blend,由Roussanne、Marsanne、Clairette 各1/3混釀;栽植面積0.7公頃、葡萄藤平均23歲,發酵與陳年皆在蛋型發酵槽。

紅酒三款:Cornaline、Amethyste跟Prelude

Baux de Provence Rouge “Cornaline” 2010: 50% Grenache、30% Syrah、20% Cabernet Sauvignon;栽植面積12公頃,葡萄藤平均40歲,木槽發酵,中型橡木桶(foudre)陳年。

Baux de Provence Rouge “Amethyste”  2013: 60% Cinsault、30% Carignan、10% Grenache混釀;栽植面積2公頃,葡萄藤平均40歲,木槽發酵,蛋型發酵槽陳年。

IGP Cotes Catalanes Les Hauteurs Prelude 2010: 85% Carignan、15%Grenache,葡萄藤約莫10歲。這是Dominique Hauvette女士在Catalan海岸新獲得的葡萄園,相關釀造資料目前未尋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