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super tuscans(超級托斯卡尼)是義大利最響亮的葡萄酒;酒評讚譽、雜誌追捧、消費者採買,是海外最受歡迎的義大利葡萄酒;那些響亮的名字,Sassicaia、Solaia、Ornellaia、Tignanello,佔據高級餐館酒單、藏家酒窖,在拍賣會的競標火熱。而今,這些被掛上super形容詞的葡萄酒,聲音卻越來越輕,越來越小。

要談super tuscans,得先從她的源頭開始。

二戰之後,戰敗國之一的義大利陷入經濟困頓,普羅大眾喝不起昂貴的葡萄酒,低價位葡萄酒的需求需要被滿足。當時義大利中部的Tuscans(托斯卡尼)一帶,除了少數精英酒莊,提供的就是大量價位低廉、風格清淡、內銷為主的易飲葡萄酒。

在葡萄酒產業的現代化,義大利走得較法國遲緩。二十世紀初期法國就建立起產區名稱的制訂規範,除了用來行銷推廣,也冀望以制度來確保農作物(包括葡萄酒)的品質。當時最大的葡萄酒輸入戰場是美國,法國葡萄酒在這經濟的競爭上,遙遙領先。

二十世初中葉,義大利開始制訂類似的規範。對Tuscans產區葡萄酒的規範,參照的標準卻是當時蔚為主流的低廉葡萄酒釀造方式;例如只能用當地的葡萄品種釀酒、紅葡萄酒裡必須加入10-30%的白葡萄酒混釀、不允許100%的Sangiovese品種釀酒、不能使用小型的橡木桶陳年等等;這些規範讓酒莊陷入有志難伸的困境,等合這些規範的葡萄酒,難稱得上美好,更遑論偉大。

在Tuscans,只有符合法規釀造的酒才能標上最高等級的Chianti DOC(Denominazione di Origine Controllata)標示;遵守法規,難以釀出讓人感動的作品;不遵循法規,釀出來的酒卻又不能標上Chianti DOC標示。當法國葡萄酒在美國市場攻城掠地、名利雙收時,Tuscans的葡萄酒只能坐困愁城。

然而規矩並非不能打破、不能違背的,只是要代價。部份的酒莊為了釀出心目中更好的葡萄酒,寧可酒款被降級標示成低等級的餐酒,也想釀出能在世界舞台發光發熱的作品。

首先,是Sassicaia。Marquis Mario Incisa della Rocchetta在他的酒莊Tenuta San Guido釀造來自法國的葡萄品種,在義大利的Tuscans釀造法國波爾多風格的葡萄酒,Sassicaia。Sassicaia始於40年代,原僅供家族於酒莊內品飲,至1968年才在市面販售。

1978年,英國葡萄酒雜誌Decanter舉辦「偉大紅酒」品酒會,1972年份的Sassicaia打敗11國的33款頂級紅酒奪下最高的榮耀;而最具影響力的酒評家Robert Parker給了1985年份的Sassicaia滿分評比,更讓全世界嗜酒人開始瘋狂地追逐這些來自義大利中部,標示著低價餐酒卻一點也不便宜的葡萄酒,Sassicaia與一眾super tuscans引領風騷數十戴。

Super tuscans從來不是官方的分類,也未曾有過明確的定義。比較常見的誤解包括認為super tuscans一定使用外來葡萄品種,或者價位必然高昂;雖然許多著名的super tuscans確實是波爾多風格的混釀葡萄酒,卻也仍有以100%當地品種sangiovese釀造的super tuscans,或者是將sangiovese與外來的葡萄品種混釀;而價錢的範圍,從新台幣幾百元到破萬元皆有,並非都是高不可攀的酒款。Super tuscans在市場上獲得的成功,讓義大利官方對產區的法規做了數次修訂,那些當年不被允許的釀酒製程,許多都已是產區規範的一部份。

Super tuscans源自對規則的反叛與品質的追求。

當規則限制了釀酒人對葡萄酒品質的追求,他們選擇了違背、反叛那些規則,寧可被降級,也要釀造出符合自己想像的葡萄酒。這些不依附在任何DOC規範下、產自托斯卡尼的葡萄酒,就被稱為Super tuscans。

Super tuscans著實地享受了名利雙收的日子好些時間,但今日,這名詞被提及或強調的情況卻漸漸變少了。

市場對super tuscans的強烈需求吸引越來越多酒莊加入super tuscans的陣營,這塊招牌漸漸被稀釋,水準變得參差;再者,那些擲地有聲、第一流的super tuscans價錢飛漲到超過一般消費者無法接受的程度,好年份或高評分的Sassicaia、Ornellaia、Masseto,往往賣到上萬元新台幣;而隨著葡萄酒的熱潮襲捲世界,這種以法國葡萄品種釀造、小型橡木桶陳年、符合酒評喜好與消費者口味的葡萄酒,在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開始釀造。

IMG_9608
Masseto是恢弘大度兼且精雕細琢、充滿野心的作品,只要喝一口就能體會到他的規模。
DSCF1199
陳年後的Montevertine Le Pergole Torte,水準與波爾多一線名莊足以平起平坐,是典雅之作。

其中影響最大的,大概是消費者喜好的改變。隨著葡萄酒的全球化與現代化,消費者在每個產酒國都能喝到類似的葡萄酒,那些以cabernet sauvignon、chardonnay釀造的紅白酒幾乎每個國家都有,矇上酒瓶再喝,漸漸地看不清這瓶酒是來自法國或是智利,全世界葡萄酒的長相漸漸變得相似。

於是追求在地化、個性化、強調風土表現的聲音開始浮現,越來越響亮。酒農與消費者對更有個性的葡萄酒、少見的原生葡萄品種、相異的產區風土表現、傳統的釀酒方式,接受度越來越高。而那些讓人分不清長相的葡萄酒、那些迎合國際風格標準口味的葡萄酒,就漸漸不再佔據所有舞台。

在托斯卡尼的葡萄酒還沒被打出名氣地位之前,酒莊得向全世界展他們的技藝與能耐,在這個背景之下採用符合國際口味的葡萄品種與釀造方式,較易吸引到世人目光。而今日的托斯卡尼已經聲名遠播,法規也數經更迭,super tuscans這個招牌漸漸失去作用,但在托斯卡尼一帶釀出來的酒,卻更好了;今天,那些被列為super tuscans的酒莊,不再強調自己與super tuscans的關連,他們更強調的是風土氣候,想表現、想被注意到的,是他們與土壤的關連。他們想釀出個性更鮮明、與土地緊緊相繫的葡萄酒。喝一口,就能感受到那些葡萄藤紮根的大地土壤,感受到那一年的春寒與夏烈。

Ornellaia酒莊由義大利釀酒家族Antinori家族的Marchese Lodovico Antinori在1981年建立。Antinori家族是義大利中部最大的釀酒家族之一,那些super tuscans的先驅,包括Sassicaia跟Tignanello,都是Antinori家族或其親族的作品。1985年是Ornellaia的第一個年份,是波爾多風格以cabernet sauvignon為主體的混釀葡萄酒;2001年時,葡萄酒雜誌Wine Spectator評選年度百大葡萄酒,1998年份的Ornellaia獲得第一名的殊榮。

1999年,Ornellaia酒莊釋出部份股權予美國釀酒家族Robert Mondavi,至2002年時全數股權落入Mondavi家族,並在稍後開始與另一義大利釀酒家族Frescobaldi家族合作;2004年,Mondavi家族將自家品牌售予Constellation Brands集團,Frescobaldi再從Constellation手中再將Ornellaia的股份買回。

這瓶1996年的Ornellaia,軟木塞的狀況不夠溼潤,開瓶時裂成片片碎屑。過瓶濾掉軟木塞碎屑之後,展開的是熟成且瑰麗的景緻。

紅寶石般的色澤,撲鼻的是黑醋栗、黑梅與香草的圓熟豐潤,在橡木桶裡熟成賦與的橡木、雪松與椰子味;中段漸漸浮現紫羅蘭、玫瑰與桉葉,帶著一些巧克力、松露和樹苔的氣味。酒體飽滿口感如絲,香氣層層疊疊交織,單寧在歲月熟成下已然圓潤細密,健壯的體態中依舊保持著優雅。

啜飲美酒,給人的感動至深,至於super tuscans是起是落,就顯得沒那麼重要了。